1年级奥数题,四年级奥数题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1年级奥数题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1年级奥数题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六年级奥数题,某次数学竞赛设一、二、三等奖,已知:(1)甲、乙两校获一等奖人数比为1:2,但它们?

(1)甲、乙两校获一等奖人数比为1:2,但它们 一等奖人数占各自获奖总人数的百分数之比为2:5,假设甲校一等奖人数为1人(也可以设x,只要保持甲乙的比例始终就是对的),那么乙校一等奖就是2人,甲乙两校获奖总数分别为甲、乙,那么就有1/甲:2/乙=2:5,得到甲乙两校获奖总人数之比为5:4。(2)甲、乙两校获二等奖人数占两校获奖人数总和的25%,其中乙校是甲校的3.5倍,设甲校或二等奖的人数为甲,那么乙校二等奖的人数就为3.5甲,那么就有:(甲+3.5甲)/两校获奖总数=1/4(25%),得到甲=1/18两校获奖总人数,乙=3.5/18两校获奖总人数。也就是说甲校获得二等奖人数是两校获奖人数总和的1/18,乙校二等奖占两校总数的3.5/18。而甲乙两校获奖总人数之比为5:4,假设甲校获奖总数有10人,那乙校就是8人,甲校二等奖人数就是1人,那甲校二等奖人数占本校获奖总数的1/10,乙校二等奖占本校总数的3.5/8.(3)甲校三等奖获奖人数占该校获奖人数的80%,那一二等奖总数就是20%。现在我们接着第二步的假设,也就是说假设甲校获奖总数有10人,那乙校就是8人,甲校二等奖人数就是1人,按照比例,三等奖就是8人,一等奖为10-1-8=1人,乙校的二等奖为3.5人,一等奖为2人(甲、乙两校获一等奖人数比为1:2),那三等奖的人数就为8-3.5-2=2.5,三等奖人数占本校获奖总数的百分比就为:2.5/8×100%=31.25%。

1年级奥数题,四年级奥数题

一年级奥数排队问题顺口溜?

1、必须要弄清排队的顺序、方向及作为标准的人(或物)的位置。

2、在计算总人数的时候,作为标准的人(或者物)如果计算了两次,就要减去1;如果没有计算,反之要加上1,既不能重复,也不能遗漏。

3、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:巧用画图法,找出重复的部分再解答。

常见的有这3种题型

1、前面有4人,后面有3人,一共有多少人?

2、从前面数排第4,从后面数排第3,一共有多少人?

3、从前往后数排第4,后面还有3人,一共有多少人?

第一题的“前有3人,后有4人”,做题口诀是“前+后+1=总人数”。

第二题的“从前数排第4,从后数排第3”,做题口诀是“前+后-1=总人数”。

第三题“从前往后数排第4,后面还有3人”,做题口诀是“前+后=总人数”。

小学奥数700题及答案。三年级以上。要简单一点的哦?

1.一条路长100米,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,共栽多少棵树?

路分成100÷10=10段,共栽树10+1=11棵。

12棵柳树排成一排,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,共种多少棵桃树?

3×(12-1)=33棵。

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,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,需要锯几次?

200÷10=20段,20-1=19次。

4.蚂蚁爬树枝,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,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?

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×(13-1)=120秒,120÷60=2分。

5.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,每隔1米放1盆花。花圃周围共20米长。需放多少盆菊花?

20÷1×1=20盆

6.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,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。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?

30×(250-1)=7470米。

7.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,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,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。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?

[(40+50) ×2+20] ×2=400(元)答:他这个月收入400元。

8.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,又走了剩下的一半,还剩下1千米,问:大提全长多少千米?

1×2×2=4千米

9.甲在加工一批零件,第一天加工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年级奥数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1年级奥数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推荐